2025年8月,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:國內首臺完全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微型渦噴發動機成功完成飛行測試。這款發動機在內蒙古試驗基地上空飛抵4000米高度,展現出卓越的性能表現。與傳統發動機制造方式不同,這款發動機運用了創新的"一體化打印"技術,將數百個零部件集成為20余個打印部件,不僅重量減輕了三分之一,制造周期也縮短了三分之二。這項成就標志著我國在航空發動機制造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,為未來航空制造業的發展開辟了新道路。
圖片來源于環球網,侵刪
3D打印,正式名稱為"增材制造",是一種通過逐層堆積材料來制造物體的技術。與傳統制造方法(如切削、鉆孔等減材制造)不同,3D打印通過計算機模型直接生成實體產品,實現了"從無到有"的制造過程。
目前主流的3D打印材料包括:
塑料材料:如ABS、PLA、尼龍等,常用于原型制作和教育領域
金屬材料:包括鈦合金、鋁合金、不銹鋼等,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醫療領域
樹脂材料:用于高精度的細節模型制作
生物材料:在醫療領域用于制作人工骨骼和牙齒
3D打印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:
在醫療健康領域,醫生們使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定制人工關節、牙科植入物,甚至手術導板。通過患者CT數據打印的器官模型,還能幫助醫生提前規劃復雜手術方案。
在航空航天領域,已經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飛機零部件。某美國公司更是大量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火箭發動機部件,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。
在汽車制造領域,多個車企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概念車模型和定制化零部件。甚至一級方程式賽車車隊也使用該技術制造輕量化零件。
在日常生活中,3D打印技術讓我們可以定制個性化的手機殼、珠寶首飾,甚至家居用品。教育領域也廣泛使用3D打印機制作教學模型,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復雜概念。
在金屬3D打印過程中,激光冷水機通過精確的溫度控制保障制造質量。它維持激光器恒定的工作溫度,確保光束質量穩定,防止因過熱導致的功率波動和光學元件損傷。若冷卻不足,將引發熔池不穩定,造成零件內部氣孔、球化缺陷和熔道不均;同時積聚的熱應力會導致零件翹曲變形甚至開裂。特域激光冷水機通過持續穩定制冷,可達±0.08℃的精準控溫有效避免這些工藝缺陷,是保證打印成功率和零件精度的關鍵設備。
中國航發3D打印發動機的成功首飛,向我們展示了制造業數字化、智能化的未來圖景。這項技術正在打破傳統制造的局限,讓個性化定制、快速迭代成為可能。從航空航天到日常生活,從醫療健康到教育創新,3D打印技術正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革命性的作用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zhenbangkeji.cn/info-detail/743.html
本文整體核心內容由作者創作,并使用AI優化語言表達。